新的研究總結,氣候危機和海水暖化可能導致鮪魚重新分配,威脅太平洋區的鮪魚依賴性經濟。「所有魚種皆有偏好的水溫,換句話說,即是最符合他們生理需求的水溫,以提供最理想的生長及繁殖條件。」此研究的首席作者兼非政府組織”保護國際”中海洋中心的鮪魚漁業部資深經理Johann Bell解釋。此國際非營利組織致力於透過科學、夥伴關係及實地考察保護大自然對人類的重要利益。

水溫影響著被捕食魚種的分配及多樣性,Bell繼續說道。隨著海水暖化,可能出現更適合被捕食魚種生存的新地點,魚群便會遷徙。掠食魚種如鮪魚將會隨之移動,否則食物短缺可能影響鮪魚的生長和生存,Bell表示。

正鰹跟黃鰭鮪是太平洋島國地區大型圍網漁業的主要目標魚種,研究指出,隨著海水暖化,最適合此兩種魚種的生活條件將會逐漸地向東移動,因此在小島嶼開發中國家的東邊管轄水域外能捕撈到更多的正鰹跟黃鰭鮪,Bell表示。

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定義,全世界沿岸國對於其海岸線外200里內專屬經濟水域的自然資源有管轄權。在各國專屬經濟水域內,管轄國可以決議禁止、管理或強制海洋資源的使用及漁業。專屬經濟水域外的海域被稱為公海,是「幾乎不受任何管轄的開放海域」、「捕魚不受約束的區域」,全球漁業觀察表示。當鮪魚從專屬經濟水域遷徙到公海,這可能顛覆之前為了創造永續漁業環境的努力,因為法律強制力減少可能造成嚴重的過度捕撈問題,一位非政府組織「保護國際」的代表表示。

許多小島嶼開發中國家目前的收入來源是在其專屬經濟水域從事捕撈鮪魚及其他首選漁獲物和/或販售捕魚許可證予其他國家。「保護國際」研究涵蓋了10個主要的太平洋小島嶼開發中國家,現今仰賴其鮪魚資源維生的這些國家在不久的將來恐將面對空蕩蕩的海域及收入來源。這些國家為:庫克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托克勞群島以及吐瓦魯。

一份發表在「自然永續發展」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如果海水暖化以現在的速度惡化的話,預計在2050年前,在這10個太平洋小島嶼開發中國家的共同海域內的鮪魚平均漁獲量將會減少20%,大家都會遭受到漁獲減少的命運。

此份研究亦量化了潛在性的損失。鮪魚漁獲減少將會降低這些太平洋島國從其他在其豐富的水域中作業的遠洋漁業大國所繳交的入漁費中獲得的”非凡的經濟利益”,這些國家包括美國、歐盟、中國、台灣、日本及韓國,Bell提到。研究顯示,在如此高碳排放的狀態下,這些損失可能造成地方政府歲收減少8-17%。「這些損失預計將會減少協助各國適應氣候變遷所需的金錢彈性」太平洋島嶼論壇漁業局總幹事兼研究成員之一的Manu Tupou-Roosen表示。Bell表示,許多太平洋小島國幾乎沒有其他可投資至教育、衛生及基礎設施等所需的收入方式。

小島國以及開發中國家已經不成比例的是氣候危機的受害者,儘管他們對於情況的惡化並無太大的貢獻。

Bell表示,「這是一個氣候正義議題,這10個小島嶼開發中國家深深仰賴鮪釣漁業維生但是對於地球暖化沒有太大的貢獻。他們暗中受到傷害,卻並非自身所造成,因為他們並沒有過多的碳排放,但是海水暖化卻促使鮪魚逐漸離開他們的專屬經濟水域。「相對地,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60%的國家將會受益於鮪魚的遷徙,鮪魚遷徙至公海,他們就不需要支付入漁費」他補充道,「這明顯是個不公義的情況,直接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該研究亦保留了預防鮪魚遷徙並確保區域性漁業蓬勃發展的策略,並確認了兩個能限制鮪魚遷離此區域可能造成的衝擊的方法。一個是根據巴黎協定,嚴格禁止化石燃料的排放以及將地球暖化限制再1.5°C。此策略將會減緩海水暖化並廣泛的預防鮪魚重新分配。另一項策略是在政治框架內允許10個太平洋小島與開發中國家得以繼續從鮪魚獲得經濟利益,不管鮪魚分布狀況。

「鮪魚重新分配是氣候變遷的眾多後果之一,預期將進一步地動搖太平洋國家的經濟以及受到疫情重創的重要的食物體系」,太平洋共同體總幹事兼研究成員之一Stuart Minchin表示,「此危急的情況已經在許多國際研討會上被提出,包括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並且太平洋島國區域代表將在格拉斯哥舉行的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再次強調。我們強烈希望這將導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和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做出具體的承諾包含其金融機制。」

(詹喬琳譯自https://www.ecowatch.com/網站)